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,对改善新能源电源的系统友好性,破解电力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的传统模式,改善负荷需求特性,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。推动储能更好实现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市场化发展,离不开价格机制和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完善。近日,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胡明。
问:目前储能主要包括哪几类技术手段?它们的发展情况如何?
答:目前,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类方式。其中,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、经济性最优的储能技术,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。截至2022年底,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4579万千瓦,根据《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,到2025年,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;到2030年,投产总规模1.2亿千瓦左右。
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,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,包含锂离子电池、液流电池、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。新型储能受站址资源约束较小、布局灵活、建设周期较短,可实现与电力系统源、网、荷各要素紧密结合,有利于平衡新能源电源电力与电量关系,提高系统友好性、增强电网弹性、改善负荷柔性,与抽水蓄能在源侧、网侧、荷侧形成不同的功能互补,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。截至2021年底,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万千瓦,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。
CopyRight@2015-2024 中国民银财经网 All Right Reserved
工信备案号:湘ICP备202300127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