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车市出现了有趣现象,追涨不追跌,所以有的紧俏车型越涨价订单越多,很多汽车品牌也抓住了这种消费心理。此前有不少新能源汽车品牌,借着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链紧缺之机官宣涨价,却不是即时生效,而是做了一个多月的“预告”。近期有些提前公告“即将停产”或“即将涨价”的品牌,无疑也是希望借此达到“促订单”的目的。
如比亚迪这种半夜发公告的、如五菱宣布立刻生效的、部分品牌只给两三天缓冲期直接上调价格的,大多原本销量就不错,涨价的原因也更纯粹些。
车型是否涨价、涨多少,何时涨,考验的是车企的营销智慧。在这一波涨价潮中,从造车新势力车企到传统车企,绝大部分品牌迫于成本压力都对价格进行了调整。但究竟上调多少,没有一个衡量标准。
消费者在看热闹的同时,需要理性选择。汽车不是投资品,切忌盲目跟风。品牌力、产品力才是购车时重点考虑的。原材料的价格问题不一定能在短期内解决,对于短时间内有购新能源汽车计划的消费者来说,看准可以出手。
CopyRight@2015-2024 中国民银财经网 All Right Reserved
工信备案号:湘ICP备2023001279号